当前位置: 云上展厅 > 海产品 >
返回
如东文蛤 天下第一鲜

 如东文蛤,生活在浅海盐度较低的沙滩上,雌雄异体,性腺成熟期在6月至7月,产出的精、卵子在海水中受精、孵化,幼蛤经三周后进入沙底栖息。

从幼蛤到长成采捕需二三年。幼蛤由海潮带到十几米深的滩涂地带活动,最适宜的水温为15-25度,以藻类、浮游生物为食,长大后逐渐向潮下带迁移,平时常露出沙面,冬季潜入沙底的约二三十厘米处越冬,但留有气孔可以通气。

在13万公顷的滩涂上盛产数百种浅水贝类,尤以送文蛤最为丰富,占中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。关于文蛤还有一个传说,乾隆皇帝每天都会吃许多美味的食物,但他的肚子就像个无底洞,山珍海味都满足不了他。一天,一位渔民献上了从海中打捞上来的文蛤,文蛤鲜美,使乾隆皇帝吃了回味无穷,他还为文蛤赐名“天下第一鲜”,文蛤其壳如彩色扇状,其肉鲜嫩无比,且营养丰富,含有蛋白质10%,脂肪11.2%、碳水化合物2.5%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、、氨基酸、其味鲜而不俗,食而不厌,色彩斑斓的贝壳可以作蛤蜊油的精美包装盒,也可制作成大雅之堂上的工艺品。文蛤的食法颇多,可将其作为主菜,以旺火速炒;或作为配菜,调色提味;或佐料腌制,生炝生吃;或斩成肉泥,煎成饼。现今文蛤饼继承了传统的技艺,并改进了原有的配料,以文蛤肉、猪肉,配以荸荠、丝瓜、鸡蛋等佐料,和面煎饼,提高了烹调技艺,其味鲜嫩爽口。

南通市旅游部门将滩涂踩文蛤作为专项旅游活动推出,铭“海上迪斯科”,内外独有,融观赏、运动、风味平常于一体,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,成为南黄海上一 道亮丽地风景线。

777.jpg


文蛤是如东大宗出口产品,以往处于自然繁殖、自然生长、自由采捕状态,为保护这一贝类资源,1958年建立“如东县海涂养殖场”,首次进行人工围养、放养文蛤幼苗、捕大留小,实行封滩养殖。1969年以冻蛤肉出口,从1979年开始改由鲜活文蛤出口,远销日本、韩国等国家。如东是全国最大文蛤养殖出口基地。

image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