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
当前位置: 项目建设 > 项目建设 >
返回
如东县商务局2023年工作总结2024年工作思路
作者 : 发布时间 : 2024-01-05 预览次数 :

2023年度工作总结

一、指标完成情况

1.招商引资:2023年度,全县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.87亿美元,完成年度指标的60.74%,预计位列全市第二,同比下降7.91%,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4478万美元,占比15.60%,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2659万美元。累计新签约并注册亿元以上项目122个,其中1-5亿元项目68个;新签约并注册总投资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47个,其中5-10亿元项目23个,10-50亿元项目23个,50-100亿元项目1个;新签约并注册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7个,其中3000万-1亿美元项目5个,1亿美元以上项目2个。

2.对外贸易:1-11月,我县外贸进出口累计实现509.9亿元,总量位列全市第三,同比下降12.1%。其中出口额173.5亿元,同比下降7.4%;进口额336.4亿元,同比下降14.3%。预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60亿元,同比下降13.7%,其中出口额190亿元,同比下降6.4%;进口额370亿元,同比下降16.8%。

3.外经合作:2023年度,全县完成对外投资项目8个,实现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1500万美元,完成对外直接投资额1028万美元,同比增长465.16%,综合指数考核位列全市第二;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.27亿美元,同比增长231.67% 。

4.流通消费:1-11月,全县社消零增幅6.4%,全市排名第四(不含苏锡通、通州湾);限额以上批发销售额增幅11.6%;零售业销售额增幅0.4%;限额以上住宿营业额增幅14.7%;餐饮营业额增幅15.4%;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163家;1-10月,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8.6%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-0.58%。预计全年各项流通业指标在全市排名均在第二方阵。

二、重点举措及亮点

1.招商引资质态更“优”。今年以来,我们按照“盯目标、钻产业、精活动、强专班”思路,扎实推进“招商引资质态年”活动,主要做到了“四个提升”:一是紧扣主导产业,项目质态有提升。在高精尖项目、重特大项目、产业链延伸项目、非资源依赖型项目等方面均有突破。截至目前,全县122个新签约注册项目中,涉及9条产业链项目共67个,占总数的54.92 %,投资总额约390.4亿元,其中投资主体为央企国企、行业龙头、跨国公司、世界500强、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的有23个,占比34.33%,投资总额178.1亿元,占比45.62%。二是紧盯目标任务,推进力度有提升。通过开展招商引资首季“开门红”、“百日竞赛”、“秋季攻坚”活动,招商引资工作例会、招商引资点调会,设立招商引资“英雄榜”“明星榜”等形式,活动推动、领导督导、榜样示范等手段融合,全力推进全县招商引资工作,持续保持招商引资热潮高潮。重点推进中天储能、锦楹渔光互补、铂尔曼酒店、久朝环保设备等重大外资项目,聚力突破。三是紧推外出招商,活动质态有提升。以如东(上海)投促周、浙北高端装备发展恳谈会、海洽会等县级重点活动为支撑,以重点园区、街道投资环境推介、产业论坛等为基础,分区域、按产业、有重点地拓展特色招商活动,在重点区域展开密集而有效的招商攻势,抓取一批体量、质量兼具的内外资项目信息。截止目前,已开展特色招商活动达40余场,着力吸引了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向如东汇聚、在如东落地。四是紧抓队伍建设,跟踪服务有提升。加强招商专业队伍建设,加快外语专业人才培养,着手组建“境外专业招商队伍”,积极推进德国、日本、香港等地的驻点招商。参照南通市支持外资政策文件,迅速出台我县外资招引相关政策,积极为外资项目招引争取资金支持。提高镇(区、街道)走访调研的频率,为企业零距离解读政策,定期召开外企和台商座谈会,强势推进利用外资工作。

2.对外贸易发展更“稳”。一是强化政策激励,全力稳企促发展。全面落实国家、省市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,及时兑现外贸发展补贴资金;制定出台《如东县稳外贸提质效扶持政策意见》,加大外贸新业态培育、境外参展、信保等补助力度,鼓励企业用好政策性工具。建立进出口50强重点外贸企业联络制度,全年累计调研走访10个镇区52家重点外贸企业,为企业纾困解难案例达10余件,力促我县外贸回流。二是强化特色贸促,全力助企拓市场。鼓励企业稳住传统发达市场的同时,积极拓展中东、东南亚地区、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等新兴市场。充分利用“展会效应”辐射,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、广交会、广州五金交易会、渔博会等重大国际性线下展会,帮助企业保订单拓市场。截至目前,累计组织全县69家企业参加第133届、134届线下广交会,23家企业参加南通跨境电商选品会,16家企业参加第26届青岛渔博会。三是强化平台建设,全力赋能新业态。与经济开发区联合打造我县首个外贸集聚区,促进平台开放资源有效整合。全力推进口岸扩大开放,保税物流中心(A)升级改造,全方位提升口岸运行质量和效益,发挥了口岸对外开放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依托现有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平台,牵头推进我县安全劳护用品行业协会的成立,全面提升劳保行业整体竞争力。

3.外经合作定位更“准”。以中天科技为龙头,重点推进“一带一路”项目8个。重点推进了中天科技摩洛哥光纤光缆项目,中天科技印度海洋工程项目;南通香地生物、南通双狮化工在泰国的化学添加剂生产项目;南通信孚食品在澳大利亚的紫菜加工和销售项目;南通强生在卢森堡的安全防护用品项目;如东全生纺织在越南的纺织服装项目;南通汇鸿投资香港的贸易项目。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1个,中天科技新签蒙古光纤光缆通信工程项目,合同额8092万美元。

4.流通消费领域更“活”。一是开展促销稳增长。2023年度,全县流通消费态势良好,“五彩如东?如意生活”消费促进活动已发放消费券1075万元,同时,成功举办第四届广电汽车文化节、首届栟奥莱美食节、如东国潮民俗文化节,并对老字号产品、如东土特产进行直播带货,有效促进了消费增长。二是抓好培育提增量。努力推进“个转企”、“小升规”工作,主动与牵头部门做好协调,及时解决在此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加大限上企业培育扶持力度,全年培育限上企业163家。三是创新业态育动能。根据前期街区建设规划,出台了特色街区扶持政策,积极推进特色街区建设,重点打造了节制闸小吃特色街、上河印巷特色街区、喜润城特色街区等,有效改变了如东县城商业资源不平衡、缺乏大型综合体的局面。四是打造品牌出亮点。电商公共服务体系、三级物流体系、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全面建成,“如东电子商务”抖音号粉丝量突破10万人,如东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全县企业、合作社、个人提供电商创业指导服务,开展了“双品?双购节”、6?18系列活动,5?20期间文峰大世界直播宣传、线上消费竞赛等活动,引导传统商贸企业转型线上市场。

2024年度工作思路

一、发展目标

1.招商引资: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,制造业利用外资50%以上,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;新签约并注册亿元以上内资项目不少于120个,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个,50亿元和100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不少于3个、1个;新签约并注册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不少于15个,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;开展专业化、特色化、精准化招商活动不少于30场。

2.对外贸易: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600亿元以上,同比增长7%。其中出口额205亿元,同比增长5.1%;进口额395亿元,同比增长8.2%。

3.对外合作:全年完成对外直接投资额1500万美元;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6000万美元。

4.流通消费:商贸流通各项指标在全市位次均进入第一方阵。社消零增幅力争达6%以上,培育限上企业120家以上;限上批发业、零售业销售额增幅达8%以上,限上住餐业营业额增幅达10%以;规上居民服务、租赁营业收入增幅达10%以上;居民消费支出、贸易额实现县市下达目标,排名进入全市第一方阵。

二、关键举措

新的一年,县商务局将精准聚焦主责主业,持续发挥全县对外开放和商贸流通“牵头抓总”作用,通过“项目化”推进、“杠杆化”撬动,凝聚起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合力。

(一)紧扣重大项目招引,拼出发展“加速度”。一是锁定主攻方向。围绕我县产业优势,聚焦重大项目、外资项目、科创项目招引,主攻日韩、欧美等国家,加大外资龙头项目,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、外资企业制造基地等高品质项目的招引力度,瞄准日本精细加工、台湾半导体、欧洲高端制造、以色列医疗器械等方向,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外资项目。二是瞄准难点突破。继续抓好存量外资项目增资扩股,重点推进爱森化工三期扩建、威名新材料尼龙66项目、锦楹、太平洋能源对外投资、龙源风电技改等项目,推动外资到账。继续主攻央企国企,争取重大项目投资。同时,充分利用我县风电、光电、岸线、化学工业园等资源优势,招引重点外资项目。三是提升活动质态。针对龙头企业、外资企业,新装备、生命健康产业,开展针对性强、客商层次高等专题招商活动,重点招引浙北地区数字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,北京的央企国企、大院大所和高科技公司;武汉的5G通讯、光电通信、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。各板块载体参照县级招商活动标准,结合各自优势,重点发力,确保招商活动有谋划、有重点、有成效。

(二)紧扣对外贸易增长,稳住外贸“基本盘”。一是稳订单,拓市场。全力办好进博会、广交会、渔博会等一系列重要展会。支持企业境外参展营销。在稳住传统发达市场出口的同时,鼓励我县企业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出口。二是抓增量,重创新。积极主动扩大进出口,深化外贸创新发展,支持我县有竞争力的优势行业产品持续提档升级。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,深度探索外贸集聚区建设。三是抓联动,促融合。充分发挥“行业+基地+协会+企业”联动作用,助推外贸企业有序发展。助推我县安全劳护用品行业协会打造我县劳保产业品牌“产业集群雁阵”,加强行业协同,升级企业“抱团出海”新路径,全面推动我县安全劳护用品行业升级转型,更优更强。四是抓重点,强服务。立足县域实际和企业发展需要,积极组织协调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,帮助企业扩大交流、拓宽贸易渠道、开拓多元化市场。深入走访外贸企业,助力企业进出口降本增效,切实疏通企业进出口堵点,全面推动我县“大企业”做稳做强。

3.紧扣国际合作发展,打造外经“新平台”。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推动重点领域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,支持我县有传统优势的光缆、纺织服装、建筑、化工等行业开展“一带一路”对外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业务。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经济大循环当中,通过对外投资将我县的制造业优势与国外的技术、人才及市场有机结合,提高我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整合资源的能力,提高具有如东元素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,提高如东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。境外投资方面:重点推进恒辉(南通)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在越南投资建厂,投资总额4800万美元,目前正在办理境外投资证书;对外承包工程方面:重点推进中天科技菲律宾通信工程项目,合同额9000万美元。

4.紧扣流通经济繁荣,释放消费“新活力”。一是固本强基,培源育新。固本就是推进限上企业开票,做好进货单、销售合同、交易记录、银行流水等各类数据支撑材料的汇总,切实提升数据质量和匹配度。培源就是加大新进企业培育力度,通过招引总部、主辅分离、本地培育的方式,弥补缺口。同时,优化新增限上企业结构,以批发、零售业企业为重点,导入更多优质增量。二是部门联动,共同发力。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专班的协调服务作用,会同发改、统计、税务等部门定期走访企业,对重点企业加强精准服务和政策引导。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,分析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,及时破解限上企业销售、培育等支撑指标的难题。三是刺激消费,稳定增长。持续深化“五彩如东?如意生活”系列消费促进活动,充分用好消费券、消费竞赛等促销手段,激发消费潜力。联合全县各大商圈和重点企业,开展各类展示展销活动,以如东名特优产品为主,推广如东本土品牌,刺激拉动消费。